“铁翼”护航麦浪丰 平凉“一喷三防”织就夏粮丰收防护网
“铁翼”护航麦浪丰 平凉“一喷三防”织就夏粮丰收防护网
“铁翼”护航麦浪丰 平凉“一喷三防”织就夏粮丰收防护网我市“一喷三防”织就(zhījiù)夏粮丰收防护网
□记者(jìzhě) 张霞 文/图
五月的(de)平凉大地,连片的麦田翻涌着碧浪。在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军张村的田野上,两架植保无人机轻盈(qīngyíng)掠过青黄相接的麦梢,在晨光中织就流动的防护网,为正在拔节生长的小麦披上科技“铠甲(kǎijiǎ)”。
当前,正值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(guānjiànshíqī)。为有效(yǒuxiào)防控病虫害,确保夏粮稳产(wěnchǎn)丰收,我市抢抓农时,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小麦“一喷三防”统防统治作业,筑牢小麦稳产防线。
5月27日,四十里铺镇军张村的(de)(de)麦田里,伴随着一阵阵马达轰鸣声,装载着农药的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遥控下,低空穿梭于麦田上空,雾化药液如春雨般均匀洒落,既覆盖了小麦中下部(zhōngxiàbù)易发病虫害区域,又避免了传统(chuántǒng)喷洒造成的药物浪费。
“无人机打药就是好(hǎo)。麦子灌浆期把蚜虫灭了(le),就能熟(shú)得圆一点,我们老农民就高兴地能跳。”军张村四社村民冯碎川望着空中作业的无人机,脸上洋溢着笑容。他告诉记者:“以前背着药桶钻进麦田,又闷又累,半天(bàntiān)喷不完两亩地。现在无人机飞一圈,几百亩地一会儿(yīhuìer)就搞定了。”
据了解,每台无人机(wúrénjī)每天能作业300—500亩,效率是人工的20倍以上。而且无人机采用一次性喷施杀虫剂、杀菌剂、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,雾化效果好(hǎo),覆盖均匀(jūnyún),在实现防病治虫、防早衰目的的同时,还(hái)能减少30%的用药量(yòngyàoliàng),不仅实现了精准防治,更是科技助农的生动实践。
“通过一次(yīcì)喷药实现防病虫害、防干热风、防早衰的三重(sānchóng)目标,为夏粮丰收筑牢了(le)防护网。”崆峒区农业(nóngyè)技术推广中心(zhōngxīn)技术人员郑永刚告诉记者,为了做好今年小麦的“一喷三防”工作,中心技术人员在做好检测调查和技术指导的同时,结合小麦长势和病虫害发生情况,及时将防控物资(wùzī)发给各乡镇,用于支持开展(kāizhǎn)小麦“一喷三防”工作。同时,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,出动植保无人机12架,日作业面积4000亩,目前已累计完成防治面积18.6万亩,预计五月(wǔyuè)底全面完成21万亩喷防任务。
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(le)解到,为确保防控(fángkòng)实效,充分发挥助农增收及防灾减灾(jiǎnzāi)作用,各县(市、区)早谋划、早行动,通过招标采购防控物资(wùzī)、遴选专业服务组织,科学划定实施区域(qūyù)和示范点。同时,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围绕病虫害防控技术(jìshù)、农药科学安全使用(shǐyòng)、无人机操作等内容,开展“面对面、手把手”指导,让农户们既明白了“为什么防”,也学会了“怎么防”,有效提升了防治的(de)科学性和精准度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采购防控农药43.1吨、叶面肥55.04吨,购买专业化防控服务15.54万亩,为“一喷三防(yīpēnsānfáng)”作业顺利进行提供了充分的物资保障。
在广袤的麦田里,从背着药桶的佝偻身影到翱翔蓝天的科技“铁翼”,这场植保方式的时代变迁,正在(zhèngzài)为平凉小麦注入新(xīn)的生命力。而每一株低垂的麦穗(màisuì),也都见证着“一喷三防”技术带来的丰产希望。
“下一步(yībù),全市将(jiāng)重点加强小麦后期田间管理,强化病虫害监测防控,加快‘一喷三防’进度,着力延长小麦灌浆时间,促进籽粒充分灌浆,为夏粮(xiàliáng)丰产奠定基础。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。
我市“一喷三防”织就(zhījiù)夏粮丰收防护网
□记者(jìzhě) 张霞 文/图
五月的(de)平凉大地,连片的麦田翻涌着碧浪。在崆峒区四十里铺镇军张村的田野上,两架植保无人机轻盈(qīngyíng)掠过青黄相接的麦梢,在晨光中织就流动的防护网,为正在拔节生长的小麦披上科技“铠甲(kǎijiǎ)”。
当前,正值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(guānjiànshíqī)。为有效(yǒuxiào)防控病虫害,确保夏粮稳产(wěnchǎn)丰收,我市抢抓农时,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小麦“一喷三防”统防统治作业,筑牢小麦稳产防线。
5月27日,四十里铺镇军张村的(de)(de)麦田里,伴随着一阵阵马达轰鸣声,装载着农药的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遥控下,低空穿梭于麦田上空,雾化药液如春雨般均匀洒落,既覆盖了小麦中下部(zhōngxiàbù)易发病虫害区域,又避免了传统(chuántǒng)喷洒造成的药物浪费。
“无人机打药就是好(hǎo)。麦子灌浆期把蚜虫灭了(le),就能熟(shú)得圆一点,我们老农民就高兴地能跳。”军张村四社村民冯碎川望着空中作业的无人机,脸上洋溢着笑容。他告诉记者:“以前背着药桶钻进麦田,又闷又累,半天(bàntiān)喷不完两亩地。现在无人机飞一圈,几百亩地一会儿(yīhuìer)就搞定了。”
据了解,每台无人机(wúrénjī)每天能作业300—500亩,效率是人工的20倍以上。而且无人机采用一次性喷施杀虫剂、杀菌剂、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,雾化效果好(hǎo),覆盖均匀(jūnyún),在实现防病治虫、防早衰目的的同时,还(hái)能减少30%的用药量(yòngyàoliàng),不仅实现了精准防治,更是科技助农的生动实践。
“通过一次(yīcì)喷药实现防病虫害、防干热风、防早衰的三重(sānchóng)目标,为夏粮丰收筑牢了(le)防护网。”崆峒区农业(nóngyè)技术推广中心(zhōngxīn)技术人员郑永刚告诉记者,为了做好今年小麦的“一喷三防”工作,中心技术人员在做好检测调查和技术指导的同时,结合小麦长势和病虫害发生情况,及时将防控物资(wùzī)发给各乡镇,用于支持开展(kāizhǎn)小麦“一喷三防”工作。同时,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,出动植保无人机12架,日作业面积4000亩,目前已累计完成防治面积18.6万亩,预计五月(wǔyuè)底全面完成21万亩喷防任务。
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(le)解到,为确保防控(fángkòng)实效,充分发挥助农增收及防灾减灾(jiǎnzāi)作用,各县(市、区)早谋划、早行动,通过招标采购防控物资(wùzī)、遴选专业服务组织,科学划定实施区域(qūyù)和示范点。同时,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围绕病虫害防控技术(jìshù)、农药科学安全使用(shǐyòng)、无人机操作等内容,开展“面对面、手把手”指导,让农户们既明白了“为什么防”,也学会了“怎么防”,有效提升了防治的(de)科学性和精准度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采购防控农药43.1吨、叶面肥55.04吨,购买专业化防控服务15.54万亩,为“一喷三防(yīpēnsānfáng)”作业顺利进行提供了充分的物资保障。
在广袤的麦田里,从背着药桶的佝偻身影到翱翔蓝天的科技“铁翼”,这场植保方式的时代变迁,正在(zhèngzài)为平凉小麦注入新(xīn)的生命力。而每一株低垂的麦穗(màisuì),也都见证着“一喷三防”技术带来的丰产希望。
“下一步(yībù),全市将(jiāng)重点加强小麦后期田间管理,强化病虫害监测防控,加快‘一喷三防’进度,着力延长小麦灌浆时间,促进籽粒充分灌浆,为夏粮(xiàliáng)丰产奠定基础。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